從地域上來看,南方人多飲茶(尤其是涇陽茯磚茶),北方人多飲酒,但是近年來,飲茶文化開始在南北方并駕齊驅,北方人也越來越多的注重慢生活的真諦,開始體味茶道帶來的生活樂趣和健康。說起茶具,很多家庭都會有一個茶海,賓朋好友前來探訪,坐下來慢慢談天,邊飲茶,不失為一種天大的樂趣。那么茶具的發展歷史是什么樣的?下面一起來探討一下:
在茶成為飲料后,與之相配套的茶具開始出現。我國.早飲茶的器具當為陶制的缶,是一種小口大肚的容器,當時的功能既是茶具,又是酒具、食具。公元前206年至8年,西漢王褒《僮約》載:“烹荼盡具,已而蓋藏?!笔侵袊杈呤飞显缬浭霾栌闷骶叩氖妨?。但這里所說的茶具泛指烹茶時所使用的器具而非專用茶具??脊虐l掘則表明,江浙上虞地區出土的一批西漢時期的瓷器,其器型有碗、杯、壺、盞等,被認定為世界上的瓷茶具。
西漢時期茶具出現以后,茶具在社會的普遍使用還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,在這個過渡期內,共用茶具專用茶具共存。即有些茶具是飲茶專用的,有些茶具是與食具、酒具共用的。當時,茶雖然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飲料。但飲用方式粗獷。對茶的各項功能認識粗淺,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茶文化,三國張揖《廣雅》載:“荊、巴間采葉作餅,葉老者,餅成,以米膏出之。欲煮茗飲,先灸令赤色,搗末置瓷器中,以湯澆覆之,用蔥、姜、橘子輔之,其飲醒酒,令人不眠?!闭f明湖北、四川、陜西一帶的茶葉,葉老的就和米粥一起制成茶餅。煮飲時,先將其炙烤為紅色,碾成末,加蔥、姜、橘皮。湯澆后飲用。唐楊曄《膳夫經手錄》載:“茶,古不聞食之,近晉宋以降,吳人采其葉煮,是為茗煮?!奔磧蓵x南北朝以后,茶是“采葉煮粥”而食的。而皮日休則說:唐以前,“茗飲”,“與夫渝蔬而啜者無異也”。即與煮蔬菜食湯沒有什么區別。上述飲茶方式,既可用以解渴,也可用來充饑,其用具可有專用茶具,也可用食具代之。到西晉時期,左思的《嬌女詩》有“止為荼荮劇,吹噓對鼎鑠?!钡仍娋?。同時期的杜育《荈賦》則說:“器擇陶簡,出自東隅?!薄白弥赞?,取式公劉?!本渲械霓擞址Q瓠,系古代使用的葫蘆狀的壺,原為酒具。而《茶經》又引《廣陵耆老傳》載:晉元帝(317-323年)時,“有老姥,每旦獨提一器茗,往市鬻之,市人競買,自旦至夕,其器不減?!薄恫杞洝愤€引述西晉八王之亂時,晉惠帝司馬衷(290-306年)蒙難,自河南許昌回洛陽,侍從“持瓦盂承茶”。上述記載都說明,漢代以后,一直到唐代,食具與飲具之間無太嚴格的界限,大部分情況下,兩者是共用的。而同為飲具的酒具與茶具,其共用時間更長,但作為陶瓷茶具而言,經過西晉南北朝的發展,到唐代陸羽《茶經》所載20種茶具,表明唐代茶具形制完備,配套齊全,專用茶具已經確立。